Javascript is required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學系簡介

鄰近多所醫療院所,護理人力需求大幅增加,為培育南部地區之專業護理人才,提供非護理系畢業生第二專長培育及跨領域的生涯選擇,且學士後之學生已完成大學之通識博雅課程,故只需修習護理專業之課程與實習,共三年,即可投入職場。

本系的教育目標分別為照護(Care)、關懷(Concern)、創新(Creativity)、與合作(Collaboration)。

期許學生在畢業前能:

1 .培養學生健康照護專業素養與能力。

2 .培養學生護理倫理、尊重與關懷生命。

3. 培養學生自省、批判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

4 .培養學生跨團隊實務合作能力。

學士後護理教育目標

(一)專業基礎課程紮實

專業基礎課程分為基礎醫學、基本護理相關學科及護理核心科目包括:內外科護理、精神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及社區護理五大類,並提供進階專業基礎選修課程。


(二)理論與實務並重

所有專業課程區分專業理論與專業臨床實務實習。前者著重內外科護理、精神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及社區護理學理及理論、護理關懷理念之說明及在臨床學習及實證,並了解護理問題及各學科學理分析及運用;專業臨床實務實習加強基礎醫學及護理知識之應用及實務經驗之傳授,個案之討論以我國實例為主,外國案例則以課堂討論及提供影片為輔。此外,為提升理論與實務的結合,運用「護理實驗室示範病房」、「臨床技能中心」及「互動教學教室」,致力尋求接近實際狀況之學習情境,透過模擬病人照護情況從練習及考試中熟練,並從大一暑期開始各科的實習,將理論運用於實務。


(三)課程設計多元一貫

大一課程以基礎醫學基礎與護理專業課程為主,專業科目包括護理學概論、身體檢查與評估、身體檢查與評估實驗、基本護理學、基本護理學實習(一)等;大二課程為護理專業課程包括基本護理學實習(二)、內外科護理學(一)、內外科護理學實習(一)、生物統計、婦產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實習、小兒科護理、小兒科護理實習、內外科護理學(二)、內外科護理學實習(二)、精神科護理學、精神科護理學實習、護理行政概論、社區衛生護理學、社區衛生護理學實習、綜合臨床護理實習(一)、綜合臨床護理實習(二)。


(四)選修課程專業分流

學生畢業學分為88學分(含系必修84學分及選修4學分)。修業三年,至多得延長二年護理專業相關課程的選修課如健康促進與健康行為、諮商概論、老人護理、營養學等,主要讓學生可依其升學或就業選擇進階理論課程或實務課程,若加入學程,依其意願鼓勵學生參與,如高齡社會健康照護學程,學生受益頗多,從其中學到如何從身、心、靈部分照護高齡個案